2017年湖南洪災:
據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
截至2017年6月30日15點30分,暴雨造成14個市州117縣、市、區一共1196個鄉鎮334.52萬人受災,緊急轉移人口26.3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3.83萬公頃,倒塌房屋5141間。
到2017年7月8日10時,全省共有1223.8萬人受災,83人死亡或失蹤。
湖南洪災是一場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是雨情、水情、地質災害等客觀因素,但從主觀上來看,個別縣及有關單位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各地遭受洪災的資料
洪災:洪災是由于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澇災除對農業造成重大災害外,還會造成工業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洪水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和傷害,稱為洪水災害?;诤樗w與生命財產的直接接觸與否,洪災損失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種類型。直接損失是指洪水直接造成的財產、人員傷亡以及自然資源和農作物等方面的損失,間接損失是指因洪災造成的直接損失給災區內外帶來影響而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地域性波及損失和時間后效性波及損失。我國幅員遼闊,大約2/3的國土面積存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災害。防洪重點的東部平原地區,如遼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長江中游(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以及沿江一帶)、珠江三角洲等,它們在地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位于湖泊周圍低洼地和江河兩岸及入??诘貐^。另外,東南沿海一些山區和濱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屬于洪水危險程度較大的區域。受洪災影響最大的是洪泛區。我國有洪泛區近100萬km2,全國60%以上的工農業產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鐵路、公路、油田以及許多工礦企業受到洪水災害的威脅。洪水災害是我國發生頻率高、危害范圍廣、對國民經濟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我國洪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2000億元人民幣,僅1998年就高達2600億元人民幣。水災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例在1%~4%之間,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0~20倍。在美國,雖然全國只有7%的土地面積(約3885萬hm2)處于洪泛區,但是有700多萬個建筑物、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社區設施和私人財產受到洪水的威脅。1955年美國有1000萬人居住在洪泛區,30年后翻了一番,達到了2000萬人。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約有12%的人口居住在洪水經常泛濫的地區。事實上,美國洪泛區的1/6已經城市化,包括2萬多個易受洪水影響的社區。日本洪泛區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0%,1965年洪泛區的人口與資產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5.8%和59%,1980年增至48.2%和72%。由于洪水災害發生得較為頻繁、突然,而且危及面相對集中,直接威脅了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世界范圍內的洪災損失呈逐步增長的趨勢:歐洲的年平均洪災損失不是很大,但在不斷增長,主要是由于對洪泛區的土地利用在不斷加劇;北美洲的洪災損失增長很快,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在南美洲,洪泛區內的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導致洪災損失大幅度增長;印度、巴基斯坦的洪災損失在20世紀70年代后增長顯著。